檀木珠子蹦跳着滚到廊柱边,惊起了几只麻雀。
“那便定下铁律。”陈寒的声音忽然沉下来。他从袖中抖出张盖有工部大印的公文,朱批“凡涉及钱粮、田亩、军械等项,必以大写数字为准”的字样墨迹未干。“其余工程算学之用,准以阿拉伯数字为辅。”
物理院的学生们面面相觑。常家小子突然抡起扳手砸向身旁的铜锣:“听见没?往后调齿轮比能用新数了!”
金属轰鸣声中,朱允熥瞥见郑岩偷偷用指甲刮擦象牙牌上的数字。那动作小心翼翼,像在确认什么隐秘的记号。
“郑主事,”朱幼薇突然递过一杯茶,“您牙牌内侧是不是有道划痕?正卡在‘4’字的横笔上?”
郑岩的茶盏“当啷”落地。他慌乱翻看牙牌的动作,引得徐琏伸长脖子张望。
“下官……下官只是……”
“您看,防伪从来不在用什么数字。”陈寒拾起摔裂的算盘,指着穿珠的铜轴,“而在这些不起眼的‘划痕’上。”
阳光突然穿透云层,将石板上的“325”照得发亮。那个带着波浪线的数字旁边,郑岩方才慌乱中划出的“贰仟壹佰肆拾柒”已经晕开了墨迹。
朱允熥突然抓起炭笔,在青砖上并排写下两行字:
“叁佰贰拾伍度——水车齿轮倾角”
“325°——自紧装置参数”
他抬头看向郑岩:“您说,工匠们更愿意记哪行?”
麻雀重新落回檐角时,郑岩正弯腰捡拾散落的算盘珠子。他枯瘦的手指捏着那颗刻着“5”的檀木珠,对着阳光看了许久。
物理院的门槛突然被涌入的匠人们踏得发亮。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,有个老师傅的铜尺上还刻着“柒寸伍分”的旧式刻度。
“陈大人!”老师傅挤到前排,“咱们雕版坊商量好了,往后刻书都用两套数字——要紧处用大字,旁注就用您这洋码子!”
他掏出一块试雕的木板,上面《农政全书》的“亩产三石”字样旁,赫然标注着“3.5石/亩”的阿拉伯数字。
朱幼薇的银剪突然“咔”地合拢。她剪下一截金线系在木板上:“再加道波纹印如何?既美观又防伪。”
阳光穿过金线,在青砖地上投下细密的阴影,像极了户部账册上那些防篡改的花押。
郑岩望着满地光影,忽然从袖中掏出本皱巴巴的《洪武账册范本》。
他翻到某页,在“壹佰贰拾叁两”的旁边,用炭笔小心翼翼地添了个“123”。
物理院正堂内,户部主事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