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鸣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鹿鸣小说 > 人在大明,无法无天 > 第224章 或许所有人都误会了唐太宗李世

第224章 或许所有人都误会了唐太宗李世(4 / 6)

里。

原本就不够吃,原本土地的产量就减少,土地还要被那些个有土地优免权的人兼并,他们不交税。

朝廷的税源从哪里来?

那就必须压在那些本身就没田、没地、没势力、没权的老百姓身上。

于是老百姓们会因为交不起税逃离家乡,成为流民。

这部分流民离开之后,原住民就必须承担更重的赋税。

于是他们也逃离家乡成为流民。

当流民越聚越多之时,大家都吃不上饭的时候,如果有人揭竿而起,那么就是大片大片的农民起义。

这就是规律,这就是趋势。

这就是不能改变的潮流。

当这样的想法萦绕在他们脑子里面的时候,他们感到了刺骨的寒冷。

因为他们已经预见了,大明王朝将来的命运。

只要天气不回暖,那么大明王朝是必逃不过王朝厄运,或许很快就会崩溃。

不崩溃也会过得一塌糊涂,满地鸡毛。

这就是农耕文明最大的弱点。

当粮食长不出来,所有的矛盾都会产生。

什么制度啦,什么文明啦,什么官场的清廉啊,什么皇帝的废寝忘食啦,通通都是屁话。

因为只要地里能长出粮食来,大家只要能吃得饱,一切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。

反之那就是矛盾重重。

一旦地里的粮食长不出来,首先就是朝廷的税收出问题。

朝廷税收出问题,必然引起连锁反应,必然就是灭国的征兆。

所以治理国家相当简单,让地里长出足够多的粮食,养活足够多的人,一切都是为这个服务。

而这样的朝廷是非常虚弱的,非常依靠天时地利,非常依靠老天爷赏饭吃。

所以一场灾难就能够灭掉大片大片的人。

两场灾难下来,可能就会发生起义。

三场灾难下来,就有可能朝廷灭亡。

为何后世的那些国家,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?

就是因为后世进入到工业社会之后,粮食的产量在土豆、玉米、红薯这些高产物种的推动之下,以及科技的发展。

使肥料越来越能控制粮食的产量,气候的影响就大面积地削弱。

而且根据竺可桢的曲线来看。

全球从唐朝末年开始一直到民国的持续寒潮,已经结束,正在慢慢回暖的过程。

而这个过程的加速,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文章,说什么完全就是因为工业碳排放太多,导致气候所谓的全球变暖之类的云云。

其实如果真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