绕过屏风。
映入眼帘先是尊座,虽是偏殿,可亦是颇高大,尊座两侧大柱的背后,放置着几个香炉,袅袅炊烟蒸腾。
“父皇还在正殿训斥谷王,稍后便会到这里来,我们稍等一下。”
在正殿训斥谷王,在偏殿见自己,李显穆猜到皇帝是要说些不好光明正大说的话,此事正合他意,山东之事恰好进言。
和太子朱高炽低声聊着此番江南之行,便听到脚步声往此处来,二人停下交谈,皇帝脸上带着明显不虞的铁青之色,身后汉王和赵王脸上则满是愤然。
“微臣李显穆叩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万岁。”
“显穆快些起来,自己找地方坐。”
见到风尘仆仆的李显穆,一直铁青着脸的皇帝终于露出了几丝笑意,“今日雪大,本不必这般着急进宫的,待雪化掉再进宫也不迟。”
“陛下委托微臣要事,微臣不敢懈怠,先公后私,这是先父的教导。”
“朕知道,你一向是个好孩子,仅仅朕知道的那些事,你在江南做的就很不错了,你在长江之畔立碑、以及与江南文武宣誓之事,朕也知道了,你做的很好!
若是大明的臣子都向你这样,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?
谷王…真是让朕愤然!”
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,谷王这种人越多,李祺和李显穆这种能为君分忧的就越显的难能可贵。
朱棣很兴奋,“尤其是长江立碑之事,这是我朝教化的大功啊,朕果然没看错你,先帝也没看错你,你果然兴盛我大明的麒麟子,你和你的父亲,建庶人不能用,而朕用之,于是建庶人失国,而朕缔造盛世。”
这般形容,几乎将李显穆捧到天上去了,李显穆连连谦虚表示不敢和先父同列,但却没否认自己兴盛大明。
赵王微不可察的撇撇嘴,汉王则深深望了李显穆一眼,此番李显穆从江南满载功绩而归,又讨得了皇帝欢心,更得信任,已然是夺嫡之路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。
“奏章中说不清楚,便将你在江南所发生的重要之事先大致说一遍,而后便出宫去吧,你母亲也想你了,待上元节后,你再进宫将诸事,事无巨细说一遍。”
李显穆应声后便挑选着几件大事给皇帝讲述了一番,听着算颇为顺利,可朱棣却知道这其中有几次很不简单,稍有不慎就是群起而声讨。
尤其是文庙之事,当真是危险。
若真到了那一步,纵然利用他给予的权力强压下去,可必然把江南和朝廷敌对起来,对施政是一定不利的。
听完李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