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礼几乎条件反射般的反驳。
“宋尚书觉得何处荒谬?”
李显穆反问,众人皆好以整暇的看戏。
“工部有大批熟练的工匠和官吏,其余诸部……”
李显穆直接打断了他的话,厉声道:“那就将这些熟练的工匠和官吏直接划到诸部中!
都是大明的臣民,在工部中,或者在其他诸部中,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
宋礼一时语塞,只能愤愤然道:“六部军国重事,何须小儿置喙。”
李显穆眸底冰冷,宋礼是六部尚书中唯一的北方人,他本来应该是盟友的,但这个人问题实在是太大,心中根本没有社稷,导致李显穆几次对他发难,今日分割工部职权事后,二人是彻底撕破脸了。
但最终的决断还是要由皇帝决定,看完戏的众人还是将目光投向了皇帝。
朱棣道:“李显穆说的有道理,工部今年的事务太过于繁杂,各部的事务还是要理清一些。
既然新建了海运都漕衙门,就把漕运、海运事务都移交过去,日后也好理清海运之事。
海外建造卫所城池,主要还是兵部和水军都督府之间交流,再将工部牵扯进来,的确不妥。”
李显穆等人立刻齐声赞道:“圣明天纵无过陛下!”
皇帝一锤定音,宋礼面如死灰。
李显穆望了他一眼,眼底闪过寒光,他就不相信工部面对一千五百万贯,真的能忍住不贪腐!
朱棣也微微偏头望向了宋礼,经过这两年,他和李显穆是有默契在的。
李显穆突然要分割工部职权,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,李显穆认为工部有人贪污,所以把这些油水大的事情,都分出来,这样日后查起来也好查一些。
“朕对贪污没有先帝那么痛恨,但现在朕打仗、建宫殿都没钱,你们竟然还敢贪朕的钱,真是胆大包天,不知死活,看来纪纲的刀还是不够锋利。”
朱棣没有立刻发作,而是接着将目光望向了兵部。
兵部尚书刘隽面上淡然,“今年西南有异动,黔国公上了折子,陛下披了五十万贯的军费。
最重要的是今年北征蒙古,军费花了三百万贯,伤亡的士卒抚恤金花了一百万贯,陛下怜惜士卒辛苦,又多加了三成赏赐,这又是两百万贯。
按照往年来看,这其中一半都不需要用的。”
刘隽的声音中,满是怨念。
明朝实行卫所制度,虽然战斗力很垃圾,但养百万大军不仅不用花钱,还能收粮税。
“鞑靼犯边,势在必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