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海运之事、建水军都督府之事,果然不出所料,在朝野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如同雪花一般的弹劾奏章淹没了宫廷。
这些奏章中一是反对海运,二是弹劾李显穆,说他妖言惑众,应当严惩。
“这些文人骂起人来,可真是狠啊,朕都有些好奇,显穆你真的如此罪大恶极吗?”
朱棣大声笑着将那些奏章推倒李显穆面前,摞起来差不多有半人高,“这都是弹劾你的奏章,一个区区五品官,能被这么多人弹劾,其中不乏二三品的重臣,你也算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人了。
有没有一丝慌张,这可是与天下为敌了。”
诸文渊阁阁臣亦是复杂的望向李显穆,得罪了这么多人,还这么若无其事,真是胆子大。
李显穆不慌不忙道:“若是在懦弱的昏君治下,臣自然慌张,可在陛下治下,臣不慌,利国利民的大好事,这些人越是反对,就越说明这件事是正确的。”
朱棣闻言又是一阵大笑,“好!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你小子是个有种的,不愧有我老朱家的血脉。”
一听皇帝说老朱家,诸阁臣就都知道,李显穆肯定没事了。
“陛下,这些奏章中有大臣提出说不若先尝试一下,若是真的与国有利,再行实施,臣以为还是有几分道理的。”
胡广进言道。
朱棣闻言也有些意动,这的确是老成持重之言。
“臣以为不必。”
李显穆立刻反驳道:“若海运是初次实行,尝试一番尚且说的通。
但海运之事,元朝已经实行了几十年,都证明没有问题,难道野蛮人能做成的事情,我大明反应做不到吗?
若是在尝试的过程中,有心人故意搞破坏,或者运气不好,恰好遇到风浪,导致船只沉没,难道就要罢海运之事了吗?
海运本就会有运气不好、船只沉没的时候,这是谁也解决不了的事情,我们能做的只是走更安全的航线、挑最适合出航的天气,其余的只能交给上天的保佑。
尝试之事,臣以为不必再议!”
胡广说了一句话,没想到被李显穆一番话直接劈头盖脸的怼了回来,二人本就有新仇旧怨,胡广一时愤然而道:“内阁阁臣本有建言之责,备为陛下顾问,李学士如此独断专行,这是将内阁当作你的一言堂了吗?”
这句质问可谓相当之重。
“胡学士不必装作如此委屈,陛下让我等阁臣参谋军国重事,说话之前本就该多加斟酌。
这些地方官员所献上来的奏章本就心怀鬼胎,你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