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鸣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鹿鸣小说 > 大明世家五百年 > 第23章 格物大道

第23章 格物大道(2 / 3)

,以助农耕,这难道不是太平天下之道吗?

上古之时,大禹治水,疏通九州,岂不是应用了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吗?”

“若是天赋极高之人,还能够融会贯通。

意识到不仅仅水往低处而流,山石也总是从高处落到低处,天上的东西也总会落在地上,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,实际上是同一个。”

“格物致知,所知晓的理愈多,就越接近道。

若是再能利用道理,去做成大禹治水、制定历法这样的功,以及拥有崇高的道德,那样的人便足以称之为圣人了。”

“《左传》言,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

这便是吾所探究出的,成圣之道!”

国子监中已经没什么声音了,只有李祺的余音仿佛仍在梁间萦绕。

讲堂内,数百儒生如泥塑木雕般僵坐,几乎再不曾见交头接耳之人。

便是连大口喘气的人都不曾见。

解缙手中的折扇凝滞,扇骨微微发颤,脑海中宛如有洪钟大鼓时时响彻。

国子监祭酒唇半张着,却吐不出一个字,只眼眶泛红,有千言万语哽在他喉头,双眸圆睁,死死攥紧膝上的儒袍。

这一刻国子监中,风停树静,连鸟雀都噤了声。

檐角铜铃纹丝不动,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李祺的言语震慑。

国子监中的教习,白发苍苍的老儒生缓缓闭目,两行浊泪无声滚落,砸在案几上,溅起微不可察的尘埃。

更多的是那些本对李祺有敌意的年轻士子,先是激动,后是面色煞白。

手中的毛笔不知何时已折断,墨汁沿着指尖滴落,在宣纸上洇开一片乌黑,却浑然不觉。

整个讲堂内,无人交头接耳,无人咳嗽清嗓,甚至连衣袍摩擦的窸窣声都消失殆尽。

“何等精妙。”

“贵在清晰。”

这一刻,沉默比任何喝彩都更震耳欲聋。

从不曾有人如此清晰的指出一条通往圣人的大道,且这条大道是如此的宽阔扎实,不再是那些掺杂了禅宗的虚幻之说,不再是那些阴阳方士的鬼神之语。

而是切切实实的,格一物,知一理,做一事,得一功,继而成其道!

它是如此的清晰,如此的瑰美精致,甚至短时间内,他们都找不到破绽,因为它看起来如此的完美。

对众人的反应李祺并不意外。

理学本就是极为完备、逻辑严密的学说,唯一的问题在于朱熹的见识局限于古代世界观,不知天地之大,宇宙之宽,而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