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午,在李卫东家吃过饭。
李家一行人就到了村北宅基地。
这一片是刚划分出来的宅基地,距离农田较近,只有几户人家盖上新房,大部分还是一片空地。
李哲刚申请的宅基地和叔叔家的宅基地连在一起,在村支书和李家长辈的见证下,写了两份更换宅基地的文书;现在这两处宅基地都属于李哲的了。
一处宅基地宽十二米,长十六米;两处宅基地连在一起,就是宽二十四米,长十六米。
李哲在两片宅基地上转了一圈,感觉面积还是不算大,总共加起来也只有384平米,还比不上京城的四合院面积大。
“爹,我看周围的宅基地还空着,咱能不能花钱再买一两处宅基地?”
老李踩在新宅基地上,想着今年就能盖上二层小楼还挺乐呵,但听到儿子这句话,诧异道:“两处宅基地还不够?再说了,咱不是要盖二层楼吗?”
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!
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有些势利,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:当你有钱了,不用刻意邀请,身边也会聚集一群人。
“爹,你和我娘一间房,小娜长大了,也要一间房;以后我二叔一家回来,也得需要两间房。我以后生意上的朋友来做客,起码也要准备两三间客房,再加上储藏室、书房一类的。根本不够……”李哲摇摇头:
“趁着咱现在没动工,周围邻居的宅基地也没动工,您打听打听,有没有人愿意出手,哪怕价格稍高一些,咱们可以买下来连成一片建房。”
老李摸着下巴,觉得儿子说的也有些道理:“我之前问过支书,咱本村的可以购买本村人的宅基地,但周边邻居有没有愿意卖的,咱就不清楚了。”
李哲话锋一转:“新房几月份可以开始建?”
“得等到天气回暖,冻土层化开,估摸着得三月中旬了。太早了,会影响房屋的建造质量,急不得。”老李也跟着施工队干过,算是半个专家。
李哲说道:“距离新房施工还有一个月,趁着这段工夫,您再打听打听,尽量再买一两块宅基地,哪怕咱现在不盖,留着也行。等以后有需要了再加盖。”
老李知道儿子想得远,而且宅基地的价格也不贵:“行,我找人打听打听。”
老李虽然应了,但真要有人趁机要高价,他也不会当那个冤大头;实在不行,就往上加盖呗,能盖两层就能盖三层,那京城里七八层高的房子都有。
李哲掐指算了一下,三月中旬施工,六月底住进去,时间有些赶,叮嘱道:“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