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关键。
寻思了几个月之后。
养殖不搞,没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前途,还污染环境。
村里家家户户有种果树的习惯,特别是枣,每家都有那么几颗枣树,但要想靠这个,也得形成规模才行,没有个四五年是成不了气候的。
查阅了各种资料,看了很多乡村致富的视频,他总结了一个关键。
钱!
很多地方富起来的农村,都是别的老板来投资,只靠自己本村发展富起来的,很少很少。
况且,你的产品做好了,也要有渠道卖的出去才行啊。
人家老板有渠道,他们没有,陈默也没有。
他也不认识什么大老板。
去拉投资也得有认识的老板才行,这个光靠脸皮厚,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。
说不准你真心去请人家,人家拿你当傻叉呢!
最后想不出什么好主意,陈默只能从自家开始。
种蓝莓。
两年熟,时间短。
价格高,利润大。
把三年的工资全投了进去,还借了些低息创业贷款,年轻人,就是这么盲目且自信。
他也家家户户去游说了各位父老乡亲,但这不是上世纪了,不是你一挥袖子大家就跟着你干。
一开始提出这个注意的时候,大家都还挺捧场,但一说到要投钱……
就回家喂猪去了。
只有割猪草这种没有本钱的事情,才能让他们安心。
就自家先搞吧,领头人,就是万事要先行。
几个没出五服的叔伯还好,一人投了点钱,出了点地。
这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。
其他人没有看到效果之前,是不会跟着你一起做的。
爸妈和两个笨的听到他的计划,也瞬间就愁了,这次倒是没有上赶牛棍,只是商量了一番后,就将自家的地整理了出来,只留了一些日常菜园。
家家户户都有个幺儿,也都心疼这个幺儿。
……
火车上的陈默看着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忆。
至于前身为什么会在这火车上,那不是蓝莓熟了,没有好的销路嘛!
七亩地的蓝莓,他大概估算了一下,一万斤左右。
这个东西对于县城和乡镇的人来说价格还是太高了,所以基本没有人卖。
况且他也不想用这种传统的模式,要想带领大家致富,必须要有新的路数才行。
兜兜转转,他想到了一个东西。
网络。
但是在网上卖,需要推广才行,他没有那么多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