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从文件夹中取出厚厚一叠资料分发给每个人。
“张教授不用急,”关凌准确地叫出了对方的名字,“在您判断这是否值得您的时间之前,不妨先看看这个。”
张教授狐疑地翻开资料,眉头渐渐皱起。
其他人也开始浏览手中的文件,会议室里的交谈声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吸气声。
关凌环视一周,嘴角微扬。
他知道自己准备的东西会让他们惊讶,
剧本内,关凌不敢说每一个科学细节都有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,但是他绝对是做过推敲的,而且无论是从火星大气成分到土壤特性,还是从轨道力学计算到植物生长周期,关凌甚至与后世的一些科研成果做到了结合。
没一会儿,
航天科技局的李院士率先开口,眼镜后的眼睛瞪得老大,“这些轨道计算是你自己做的?”
“我不太懂,就瞎整了整。”关凌道,“当然参考了nasa的火星任务数据和我国嫦娥工程的实践经验。当然,如果有错误,还请您指正。”
李院士与身旁的同事交换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眼神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数字,不是一个电影导演应该掌握的东西。
植物学专家王教授突然拍桌而起:“这个马铃薯在火星土壤中生长的方案.你从哪里得到的灵感?”
关凌讪笑了声,“我觉得未来真的有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,我就是个编剧。我甚至怀疑未来我们能够得到精确的月球,甚至火星的土壤。”
“当然我也不知道准确与否,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路,用玄武岩粉末模拟火星土壤,添加不同比例的人类排泄物作为肥料。利用合适的配比,是否可行。”
会议室内一片寂静。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们此刻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关凌。
他们原以为今天只是来给一个不懂科学的导演上上课,没想到对方展示出的专业素养让他们这些真正的专家都感到汗颜。
这尼玛是个导演?
你要不考个研吧!
中科院空间中心的陈明远也是突然开口,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参与者,
“你剧本第78页提到的利用mav(火星上升飞行器)作为‘钢铁侠’式推进器的方案也是你编的?”
关凌点了点头。
陈明远的嘴巴微微张开。吓得不轻。
他的确做过这方面的研究。
“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方程,如果我们假设mav保留了约40%的燃料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