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沈母磕头的一瞬间,整个影厅都绷不住了。
到处都是哭声。
是啊,牺牲,才是那个很多有理想的人的归宿。
当镜头再给到张果果的时候,是他和父母堵在路上。
清明节了,扫墓的车太多。
张果果希望以后扫墓不要清明节去。
而父亲厉声批评,“如果没有你李叔叔的话,我和你妈早就死在边疆了。”
而所谓的李叔叔,就是李想。
镜头转向白雪皑皑的地方,三个人被一场暴雪困住,李想把食物全都留给了张果果的父母二人,而自己去找救援。
最后却牺牲了。
之前观众们挺恨李想的,这时候也恨不起来了。
人性就是这样,有的时候会有胆怯,有的时候却能把别人照亮。
至此,四个时空,四个主角的人生脉络,终于清晰起来。
这部电影,如果不看到后面,只会觉得绵长不已,乱作一团。
但是剥丝抽茧,却给了人们一种时代的宿命感。
李想在临死之际,留下的最后一句话,就是陈鹏告诉他的那句: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对以后的人好些吧。
而张家父子,也在一直不断传递爱和希望。
就如同张果果对四胞胎的善良。
张果果找到了四胞胎的妈妈,决定要把善良延续下去,为他们再度付上三年的房租。
而四胞胎的妈妈则在包里拿出了四支胎毛笔,送给张果果。
原来先前找他,只是因为想送礼物当面表达谢意,而非无限的索取。
华夏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。
陈鹏回家去找王敏佳。
而大漠上,王敏佳正在逆着光,去找陈鹏。
那个年代,车马慢,信件也慢。
想见面,只有奔赴向前。
而他们一起奔赴了。
只是对王敏佳而言,这是她把自己困在陈鹏小时候的地方很久之后,再度走向了太阳。
她走出来了。
因为陈鹏的爱。
……
当整部电影彻底演完之后,影院里面已经有不少哭声。
就连顾校长,也有些微微触动。
这部电影,讲述的看似是四个不同时代清华大学学生的故事和事迹,但顾校长在其中,还能看到群像所体现出的华夏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和气质。
为了国家,他们愿意走上街头,奔走呼号呐喊。
为了生命,他们愿意奔赴战场,勇敢无畏牺牲。
为了希望,他们愿意远赴大漠,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