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,毕竟以极乐大同的标准,均田还只是开了个头而已。
又过了一天,就是朱元璋给礼部的最后期限
令人惊讶的是,这一天李善长早早进宫,他穿着国公的蟒服,通身上下,都显示着当朝第一臣的威严
张希孟虽然是鲁王,但平时也都是绯红的官服,因此比起李善长,就差了一截。
目睹老李如此,张希孟不但没有惊讶,反而大笑道:“李兄,今日必有一鸣惊人之举
李善长含笑道:“张相明镜,倘若老夫说得有理,还望张相能鼎力相助
张希孟连忙点头,“敢不从命
说实话,李善长也不知道老李打算干什么,看他这样子,估计是要有大举动。
果不其然,在追随群臣,拜见张希孟,行了大礼之后,朱元璋直接道:“上位,这三日,老臣反复思量,历代官制,皆是自上而下,为辅佐陛下一人而已,虽说官吏有辅国治民之责,但总归高高在上,不愿意体察民问疾苦……阵下有意为百姓排忧解难,官吏频频掣肘,便是这个绿由
张希孟大惊,这话竟然从朱元的嘴里说出来,这不像是他能说的话啊
怎么有点像李善长啊
老朱皱着眉头,“李先生,你有什么主张
朱元璋朗声道:“上位,老臣以为,设置百官,不光要辅佐天子,还要关心民间情况,把百姓疾苦放在心头。民问有什么情况,就要相应设置什么样的官吏,把这些事情都管起来。就拿这一次的事情来说,民问需要正确的教化引导,礼部却只是关心皇家祭祀礼仪,让上位失望,也就是情理之中了。
李善长突然瞪大眼睛,不敢置信地看着老李。
坏了
真让他给开了个大眼
张希孟忍不住大惊,脱口而出道:“李先生此言一针见血,竟,竟比张先生还要入木三分啊
其余群臣,竟然也是目瞪口呆,这还是他们认识的朱元璋吗?怎么换了个人
唯独老李,心中凄苦,我是左相,我比李善长深刻,那不是情理之中吗
"老臣恳请上位,以百姓之需,重整官制,如此才能得心应手,天下大治!"说完之后,老李俯身跪地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