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们,他们在后面紧随着,只有两百步;偶尔会向前来,带着贿赂询问钦差队伍中的一些下人,今天大概走多少路。在得知前面道路泥泞,有着山石阻路时,会派出人手前来清理障碍。
如果要清理后面跟随者,只不过是将这些有产商户们给清理出去。后面更大一坨的无产流民依旧会紧随而上。最末端的流民队伍成分是不稳定的。
…“撒豆成兵”是道门裹挟造反术语…
宣冲在这一路行走时,其实是在望着最后面的那群队伍,并且拿着笔进行计算。
宣冲:在目前的道路体系下,流民聚集的上限为五千人一股。
流民队伍中是缺乏军队级别的纪律约束,私斗和抢掠制造的混乱,时刻在发生,无时无刻在逼走那些弱者。而在不断逼走弱者的过程中,流民营内留下的就是青壮。
这样的青壮会在相互熟悉过程中,根据原始部落时期人类基因上留下的习惯,形成人数从五六人到三十人不等的小团队。在这些临时形成的小团队中每个人又会根据相互摸索脾性,认准一些大哥。——而这样看似不规则的团伙情况,如果正规化一些,就是“行伍”“营队”雏形。
从逼走老弱到青壮们自发结社,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,偶尔会有豪杰能够加速这个“义军形成”的过程。
宣冲:“中原土地是广大的,有着大量超过“三个月迁徙路程”的地段,而这个路途就是对流民队伍精练的过程。”
随后武飞在自己记忆中地图上标注了这可能形成“义军”的人口迁徙线,再根据自己现在“道门观气”法,对天下各州“天人失调”,未来可能造成的流民数量进行预估。
是的!如果在青黄不接时,一州若是只有一万流民,那么八成是会被山寨和地方豪强消化,但若是超过十万流民,就会按照上述发展流程,先聚集,然后自动分出一簇簇团队,然后每个团队头目串联,最后在点子王催化下变成起义军。
武飞看着自己队伍后面,所跟随的队伍。其实参与迁徙的商队,豪强队伍,在大灾之年,都是起义军这个“大雪球”最初形成的凝结核。
这个“凝结核”队伍所携带的财货,是流民们突破“杀人见血”的枷锁的关键。
而一旦杀人见血,抢掠商队裹挟账房读书人的加入,这更是有可能让义军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战略方向,而不是以前一样,漫无目的从众逃荒。
当然要是再走运的话,新生义军中有一个有经验的领导者,那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。
…能否,宁有种乎?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