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市军抵达渤郡大概半个月后,后续四千壮丁源源不断赶到鹿角城,与核心部队们构筑鹿角城的防御,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。
而壮丁中一些孔武有力的人则是被挑选出来,开始配发矛戟进行列队和看旗听号的训练,兵团气象展现出来。
在忙完这一切后,武飞派遣了宫骞去联系渤地那批逃到山里的大户。
武飞双手递交信物给宫骞:为了光复山河,得要联系这里的义士们。
宫骞在两年前,没想过有一天,会帮助武飞僭越,串联地方大族。但是他看到武飞步步踩在了作死的道路上,而这种作死都是为了国之大义。宫骞作为士,已经是推脱不了要求。
没办法,先前绑来的本地人颇为团结,是怎么都不愿意吐露本家在哪。武飞强调不能动刑。于是乎就只能厚着脸皮麻烦走南闯北的宫骞了。
作为顶级的外交人士,宫骞有着非凡的寻觅人迹的能力,他与武飞“请”来的本地青年共处一日后,宫骞用渤地口音与之畅聊,轻而易举找对门路,将这些“隐居”起来的大姓代表们请了过来。
这些大姓代表都是一些老人,其中李姓溯源起来,和武飞定了婚约的那个李家是有关系。其嫡系是南迁了,还有的是投效了伪昊,当然还有的旁系在乡土中坚守,真可谓是三方下注。
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,武飞坚信:族群一旦分开了,隶属于不同利益阶层,那么就存在阶级矛盾。伪昊在打入渤郡时固然选择了和部分大族合作,但他们也占据了一部分不愿意合作者的生产资料,而这就是矛盾的。
在槐树下面,武飞和这些老人们见面,就这陶碗中井水当酒,一饮而尽。开始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询问他们“在山岭中过得怎么样,”“今年过冬有没有衣服?”“记不记得老家的寨子”
逃难到山林中,爹不亲妈不爱的这群遗族们顿时是悲从心来。
尤其是谈着谈着,武飞歌兴大发:“我的家在燕岭南麓,那里有鹿豚鱼虾。还有那满山遍野的粟麦榆柳。
高歌一曲后,武飞对这些悲戚的人:“各位父老乡亲,我军远道而来,想要一些本地乡土兄弟来引路。我要的并不多,每十户,你们给我送一个丁;每个丁我给三十两银子安家费,如果跟我一起干,那就是我兄弟。”
各位族老们相互点了点头,随后一位老人颤颤巍巍说道:“大人,银钱什么的,我们也没处花。只要您让我们能回归故土(渤郡田庄),别说五十抽一,就是十抽一。”
武飞对这种拳拳报国之心非常感动,泪水汪汪,当然感动归感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