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已经无法与阿洪姆人进行顺畅的交流了。
而在宗教上也是如此,两百多年前,这些人的祖宗就放弃了傣族原本的原始宗教或者南传佛教,改信了印度教性力派。
这种改变,是为了引入种姓制度,使人口占少数的阿洪姆人可以长期作为高种姓,统治以摩亚马里亚人为主的土著。
但这玩意有个bug,种姓制度确定一个人种姓,虽然确实是要从肤色、住址、姓氏、职业等很多方面来确定,但是最重要的手段,一定是肤色。
因为不熟悉的人,不可能只看一眼不交流,就能知道你的住址、姓氏和职业。
而且,住址、职业甚至姓氏都可以作假,只有肤色,无法漂白。
所以最直观,能在一见面就大概确定种姓的,只能是肤色。
傣族人嘛,是有很多白皙的,但绝大部分都比汉人要黑,跟印度正宗婆罗门雅利安人的那些后裔,差距就更大了。
加上阿洪姆人的姓氏是源自中国西南,早就不具有用姓氏可以确定职业的早期功能了。
这就导致阿洪姆王国虽然通行婆罗门教,也搞种姓制,但下面被统治的,总是不太服气,咱们都长得差不多黑,凭什么你就是高种姓!
你这婆罗门颜色有点不对呀,这给我干哪来了,这还是天竺吗?
此时的阿洪姆王国布尔哈戈海因,也就是摄政的首相叫做普尔纳南达,听名字就知道,已经十分的天竺化了。
而覃三的话,让摄政首相万分恼火,这基本就是在把他当下属训斥了,不过普尔纳南达不敢在面上表现出来。
因为他知道这个只是小小少校的中华帝国军官,是可以通天的。
这个从广西来的瑶人,是第一批下南洋的八桂子弟,跟着第一任南暨总督、武鸣伯刘定逌平顶过南暨岛,也跟着南洋总理大臣、越国公陈联打过中英孟加拉之战。
虽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,个人能力也一般,但是资历太老太深厚了,是帝国最早一批的向外拓殖功臣。
且当年跟着覃定洋一起在南洋和天竺出生入死的,很多人都走上了高位。
比如镇藩光州顺义王胡全换,南洋的嘉庆总督张兆全,以及京营耀武军指挥使黄仁勇等。
这些人虽然算不上帝国最高层,但是整死他这么个连镇藩都不算的阿洪姆国首相,那还不是轻轻松松。
“小人自知有负先王托付,愧对朝廷的期望,但事已至此,还请覃将军发兵助我平乱吧。”
普尔纳南达确实没办法了,因为底下的摩亚马里亚人和那加人基本都参与了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