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山,他虽然崇拜汉学,也是汉学大家,但是并不赞同被中华兼并。
他还到处宣扬,说我崇拜一个人,愿意做他的学生,对他顶礼膜拜,但不一定非要去当那个人的儿子。
不过自从去泰平省(暹罗)游学,见识到望阁(曼谷)、碧城(碧武里)等地的富饶之后,态度就改变了很多。
现在听到朝廷根本不出兵,就拿下汉川,缅王也要来南京到寓公之后,那是彻底臣服了。
不用出手,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日本,中华帝国再次给他的臣民和追随者们,展示什么叫做实力。
“开发这样的鱼米之乡,不能没有我们东洋人参与,我们应该上书陛下,表示愿意自己投钱,去汉川建设。”
柴野栗山大声说道,此时的日本,经过快十年的恢复,人口又渐渐多了起来,东亚人真的就是好生养,稍微环境合适点,就不用担心人力。
譬如在日本,现在最底层的农夫,也就是各种豆子混着玉米面再加点红薯能吃饱,逢年过节能整点饭团和刚刚传入的拉面。
但就是这样的环境,竟然是千年来日本农夫最好过的时代。
因此这些家伙嗷嗷生,十年间又多了四百多万人,生育率远超神洲大陆的江南等经济较好地区。
“不错,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开发汉川,各藩都动员起来吧,只等陛下征召。”
此时的日本人,得到位于日本之外的土地一般有两条路。
第一是把最下面的农夫当合同长工卖出去,这些日本人到了当地,下苦力十几年,等到孩子长大,也可以得到自己的土地。
第二就是各藩组织藩兵,参与中华的对外征伐,战后论功行赏得到土地。
这种藩兵,一般朝廷只负责给一杆燧发枪和两床被子,其他都基本都是自带,且军饷很低,只有京营军的五分之一,还要干最苦最累的活。
不过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土地,各藩从藩主到家老以及下面的武士,都可以借着赏赐土地,把自己不能继承家业的儿子送出去开枝散叶。
或许是心有灵犀,没过多久,就有内侍来传召,皇帝陛下向东阳镇藩征兵两万,用作西征。
柴野栗山算了一下,对身边的儿子说道:“本来西征军中已经有东洋藩兵六千五百人了,这次还要征召两万,看来陛下是准备灭掉河中三汗国了。
那是我们昭武九姓的故地,当年被大食人侵占,国家一直没能收回来,今日终于等到这一天了。
我儿,我要回东洋去,去宣扬大皇帝陛下神威,你跟我一起回去,想办法组织数百精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