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这会听到鲜卑荒原大捷,刘墉立刻很是顺滑的双膝跪地,高声喊道:
“臣刘墉为陛下贺,此一战不但收复了苏武牧羊的北海,还解除了北境的所有威胁,开疆拓土之广,前无古人,恐怕也后无来者了,虽汉文唐宗也不及也!”
不管这大片土地是什么土地,高寒冰原那又如何,你就说地盘大不大吧。
恭贺的同时,刘墉的跪姿也很有意思,不是那种膝盖直接跪在地上的跪姿,而是更接近于古代的跪坐,也就是把屁股放到后脚跟,再叩拜的这种姿势。
这些年,随着汉民族荣耀感的回归,皇帝又大大肯定和奖赏了考据派为保住民族传统文化的功劳,所以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复古的风潮。
在官场和民间,明清以来强化的,带有强烈上下尊卑,甚至侮辱人性质的跪拜逐渐减少,即便有,也是这种非常复古的跪姿。
而恭喜的话说完之后,心思灵巧的刘墉立刻就明白皇帝问他在山西有没有人推荐,是什么意思了。
这晋商有不少人都去过柏海儿湖附近跟罗刹人交易,对于北边更适应,也更知道那里不完全是风雪的地狱。
皇帝这是要找人去伊尔库茨克城驻守啊!
“陛下,北地风寒苦冷只是一方面,下面百姓不愿意去,最大的原因,乃是因为去了鲜卑荒原,那全家和后世子孙都要被绑在苦寒之地了。”
满清时期,刘墉在山西做过按察使和太原知府,大虞建立后,又做了三年山西巡抚,因此是朝中大员里面,对山西最为熟悉的。
“如此去处,忠良之士可以去,但并非好选择,因为会让天下人觉得,忠良之士尽是在吃亏。”刘墉有些忐忑,但还是照实说了。
而之所以忐忑,是因为按照功劳和资历,他这么个二臣根本不够资格做大虞的次辅。
刘墉之所以能坐到这个位置上来,全是因为当年南京收复战的时候,乾隆身边四大汉臣梁国治、袁守侗、程景伊、董诰合起来坑了满清一把。
他们在主观上,加速了大虞朝北伐和满清灭亡的进程,甚至这四个老奸巨猾的汉臣,还是把乾隆气得中风的主要‘罪魁祸首’。
这份功劳,后来流转到了主要操作者山东人袁守侗手里,大虞建立后,袁家因此一跃成了北方第一豪门。
五年前,袁守侗病重,子孙无人能挑大梁者,于是想起了同为山东老乡的刘墉,遂在皇帝面前举荐。
刘罗锅这才得以平步青云,五年时间就从一个巡抚,跃升到了次辅的位置。
当然,这里面也有朝廷中南方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