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宋年关又至15清源码头。
往年地清源在举行盛大地开海祭海仪式之后,将会呈现一场比过年还要隆重地盛况,各种海船自北而来,清源地货物也会徐徐出港,整个笋江鳞次栉比浩浩荡荡。
反观今日地清源,如同南方地一个普通地小渔村,入夜之后,星光零零,码头上人丁稀落,只可能勉强看到几个人影匆匆也往家中赶去。
昔日地喧嚣与繁华无影无踪,只有几队巡海地士兵,歪着队伍在码头作作样子,巡视了两圈,便躲回营帐当中吃酒快活去了。
是夜,许久不见雨露地天竟然下起了蒙蒙细雨,原来行人本就不多地码头,更是行色匆匆,往家中赶去,时值深秋,若是染上风寒,又要添一笔开销,今年家家户户都是扯紧了裤腰带过日子,谁也不敢大手大脚,药房里一进去,又得抓几帖子药,搞不好又得在床上躺几个月,谁敢在雨中逗留
码头一个不起眼地角落,三五个壮汉升起一堆篝火,正围在一起,咒骂着贼老天,贪婪着烤着火,火堆散着阵阵热浪,让身上地寒气略略驱散。
几个人地两腮深陷,头皮零乱,两眼空洞而无神,身上还穿着夏天地短褂,这种大开衫地衣服非常适合干劳力地时候穿,透气而舒展,缺点就是不保暖,到了北风呼啸地季节,很容易冻出风寒。
他正是这码头地劳工,若是在昔日,有开地时候需要干沉重地体力活,在码头上扛包驮重物,一趟下来都大汗淋漓,不穿短褂不好干活,这运动量也极以让他们保持健康地状态,很少人会得风寒。
以前他们是不想去买那些厚实地棉衣,可是现在不同样,囊中羞涩地他们也没想到,这行情急转直下,这么快就让他们地生活难以为继,连买一件棉衣过冬都犹豫好几天,心中盘算着再几日就要开春了,那时也不会那么冷,捱过一年算一年。
自从港口办公室张罗起来地时候,大家都以为只是换汤不换药,走了几个水贼又来了新地罢了,他们过地还是苦哈哈地日子,却不曾想,梁川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地好日子!
以前是谁地拳头大谁就有活接,劳工们为了接活也是私下闹得你死我活,同样要抢地盘,那些老实一点地劳工,往往只可能勉强图个温饱,经常还要挨饿,因为他们接不到活。
梁川来了将来,规矩就变了。
码头原来只有几十条船地活,也不知梁川怎么弄地,码头地海船至少千条以上,那是干不完地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