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应该选择更为典雅、更具代表性的古乐。
譬如琴瑟和鸣,编钟长鸣,这才是真正能代表华夏魂魄的音符!”
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专家附和:
“是啊叶部长。
古乐才最能体现华夏民族特有的精神。
它们承载着祖先的情感。
如果选用流行音乐,很难避免快餐文化的倾向。”
其他的专家们也纷纷点头,表示反对用流行歌曲。
既然是历史文化节,用流行歌曲,未免本末倒置了。
面对专家们的普遍反对,叶知新部长眉头紧锁。
他理解专家们对传统文化纯粹性的执着,但他更清楚,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,必须考虑现代传播的特点。
他耐心解释道:
“诸位专家的忧虑我明白。
古乐固然经典,可对于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东方音乐的外国人而言,接受门槛太高。
我们要破圈,要真正让华夏历史文化节被全球瞩目,而不是只局限在小众群体里。
一首有古韵,又不失现代感,还易于传唱的流行歌曲,才能将华夏传统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,尤其是送到海外千家万户。”
为了说服专家,叶知新亲自筛选了大量市场反响热烈的流行歌曲。
有些融合了国风元素,有些歌词立意宏大。
他向专家们推荐了几首他认为比较合适的流行歌曲。
第一首,旋律轻快。
一位专家直接摇了摇头。
他觉得这与华夏文化追求的厚重格格不入,缺少灵魂。”
第二首,恢弘大气。
专家却觉得歌词堆砌感太强。
第三首,古今结合。
一位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说生拼硬凑,缺少生命力。
……
每一次播放完毕,迎来的都是专家们无奈的摇头。
他沉思了一会,宣布道:
“既然现有的作品中没有合适的。
那我们就进行主题曲征集。
由在座各位共同评选。”
消息发布。
#华夏历史文化节主题曲征集
#一曲传万世,你敢来挑战吗?
#为国为民发声,共创华夏盛世华章!
这一消息迅速席卷了整个华国音乐圈。
要知道,这可是由文化部牵头,旨在为国争光的史诗级项目。
被选中的作品,将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历史意义和国家使命。
将得到官方最高规格的推广,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全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