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然,目前还有再下沉的空间,我们会争取改进。”
“其三.”
随着他的不断讲述,耀阳大宇宙的诸多发展成果一一展现在了羲和的眼前。
羲和认真聆听,时不时给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建议。
忽而,一道虹光自天外而来,如利剑破空,贯穿星河。
其速之快,其势之玄,竟令沿途诸神毫无所觉。
虹光掠过之处,时空微漾,万道退避。
诸多神祇竟无一人察觉,唯有太阳神宫檐角的日精风铃轻轻摇曳,发出清越鸣响,似在迎接贵客降临。
虹光落于太阳神宫的御园,于松竹之间,化作一道修长身影。
帝俊负手而立,玄金帝袍随风轻扬,衣袂间暗绣周天星斗,步履间似有银河流转。
他抬眸望向黎明神宫,眼中金芒微闪,嘴角洋溢着一丝笑意。
“陛下?”
清越女声自宫内传来,旋即,一道婀娜身影踏着金辉而出。
羲和一袭鎏金长裙,裙摆曳地,如旭日流霞。发间步摇轻晃,映得她眸若秋水,顾盼生辉。她刚从太一神庭归来,见帝俊亲临,眸中掠过一丝诧异:
“您怎会来此?”
帝俊微微一叹:“来散散心。”
自己的一番好心被祝融当成了驴肝肺。
对方不仅不接受赤帝之位就算了,还把对他贴脸开大,着实把帝俊气的够呛。
所以帝俊从不周山离开之后,没有回到天庭,而是来到羲和之国。
“陛下因何烦恼?”羲和问道。
于是,帝俊将前因后果一起说给了羲和听。
言罢,他眸中寒芒乍现,袖中手指微攥,向羲和倾诉道:“想我自即位以来,何曾被人如此顶撞驳斥过?”
“此刻回想,仍觉胸中郁气难平。”
“祝融匹夫!”
“我迟早要杀了这个巫族佬!”
羲和闻言,却是莞尔。
她轻抬素手,取了一些留存的月桂子,为帝俊斟上一盏月桂凝露,温声道:“陛下何须烦恼?”
“我听说,上有明哲之君,则下有耿直之臣。”
“今祝融祖巫之所以能够如此不畏天威,直言不阿,甚至敢于对陛下您发出那‘清君侧’的警告。、”
“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陛下您乃是真正的圣明之主,拥有着海纳百川、容纳天下的广阔胸怀与无上气度,断然不会因为臣子的几句直言,而斤斤计较,降罪于他。”
“君明则臣直,臣直则国兴。若众神皆阿谀逢迎,洪荒何来清明?”